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40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神韵,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认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诉之于心灵的精神产物。其在内容上,客观美的精粹集中与人的精神境界经过高度意匠加工,成为艺术达到的最高境界"神韵"。在表达方式上,中国画"缘物寄情"的这种超越生命的意境也正是中华民族奋发不息、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的传神写照。  相似文献   
52.
晚清词坛,创作繁荣,理论活跃,诞生了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一批著名的词人,产生了《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词学理论名著。他们各自提出了“沉郁顿挫”、“重拙大”、“境界”等鲜明的词学主张,并以之指导词学批评实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3.
本编从民国、新中国两大时段继续探寻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自然之维"丧失的关键因素与过程,直至经典自然观的当代新生。其中,民国时期着重分析、揭示中国社会由近代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为追求西式工业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倡与天地斗,将自然当作研究、征服和控制的对象。民国时期学术转型又使整体的自然被分学科的科学分解,整体的人被知识、伦理分解。教育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疏离了"自然"和"经典自然观"。新中国70年来历经曲折。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家经济实力急速增强,中央提出了新发展观。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经典自然观逐渐苏醒,重新生根。当代新自然观正在逐渐形成并呈现特质。基于"新自然观"的当代教育改革,需要直面社会新转型,从社会、教育系统内部和学校三个层面,把丢失的自然找回来,成就全局意义上的中国教育由现代向当代的新转型,走向依"教育所是"而行、达"自然而然"之境,开创"教育与自然"内在关联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4.
真善美教育属于第二个层次的关于精神、灵魂、生命的教育,是中外教育理想家们的追求。美是事物展现出来的生命力。真确定事物的本质,善规定事物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方向,美表达事物存在的方式与状态。人的真、善、美统一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真善美教育的含义是: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进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真善美教育的实施有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55.
本从生命化的角度,较为深刻地探讨与研究了沈石溪动物小说内在的美学意蕴。本认为,对动物小说内在生命化的美学追求,是沈石溪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与灵感。通过“猎狗情结”、“狼王意象”、“红奶羊境界”的美学归纳,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提升到一个生命哲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56.
“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自先秦以来就为各个时代的人所关注。《庄子》一书绝大多数篇目写于先秦,全书竟然没有使用一个“兴”及与之相关的“比”。尽管如此,如果仔细考察庄子一书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的影响,将会发现“兴”与庄子塑造的审美境界“游”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从当前人类生存环境出现严重危机的前提出发,阐述人类应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由单向的功利型思维向双向的互利型思维转变,树立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全生态意识观,以确保人类自身的持续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58.
读徐志摩《天目山中笔记》,通过清丽的笔,可以看到诗人的彻悟:清净的佛国,无法逃避俗世的气息,幽静的山地已无美妙的幻梦可寻,平静的生活表面之下,总掩着迅急的对流,永不停息的心录抵达的前方,却总是驿站。  相似文献   
59.
贺晓晴的《花瓣糖果流浪年》是一部女性意识的“白皮书”。它描述了女主人公韩月晴流浪的轨迹以及她与几个男性之间的恩恩怨怨的感情。女性追求精神家园的心路历程和感情的漂泊是多么艰辛、漫长与痛苦。家园的最终寻得 ,是女性意识彰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0.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论词,标举“境界说”,以为词作当以境界为最上,并分境界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此说为诗词赏鉴者奉为圭臬。文章即本斯旨,对唐宋名家之写月佳作,结合作者之境遇,略加赏析,以纪念这部不朽的名著问世95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